香港藝術館 / 「 圓夢前行:香港藝術二三事 」
- Arlevard
- 4月1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香港藝術館現正舉行「 圓夢前行:香港藝術二三事 」展覽,以一段跨越六十年的香港藝術歷程為核心,與觀眾一起回顧多位香港藝術家的追夢足跡。
展覽設於一個由本地建築設計團隊蕭健偉與陳樹仁,夥拍平面設計師唐承剛精心設計的獨特空間,展示香港前輩藝術家陳餘生、夏碧泉、唐景森和當代藝術家李慧嫻的館藏作品,讓觀眾透過投影及互動方式發掘過去的經典瞬間和藝術家的軼事,認識香港藝壇發展和演變。展覽亦呈現四位香港藝術家如何堅持夢想,並通過創作表達對藝術與生活的見解。他們各自在雕塑、繪畫和陶瓷等媒介中創造出非凡成就,反映了香港藝術的多樣性。
陳餘生(一九二五至二○二○年)四十二歲才開始習畫,早年多以塑膠彩進行創作,迅速建立起鮮明而獨特的個人風格。二○○一年,他身體出現狀況,使他無法長時間站立,但他並未因此放棄,反而轉向使用微軟小畫家創作。陳氏的數碼藝術作品《彩龍》是他在千禧年後的代表作品之一,展示了他在數碼藝術領域的無窮創意。

夏碧泉(一九二五至二○○九年)憑著孜孜不倦的精神自學成才,逐步踏入藝術殿堂。其作品不僅充滿生活氣息,既幽默風趣,還展現了他對社區與自然的深厚情感。他從未因生活艱難而放棄夢想,反而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創作靈感,成就非凡。夏氏將竹、廢棄鐵器、舊工具等重新組合成雕塑《無兵司令》,展示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實踐。

唐景森(一九四○至二○○八年)自幼體弱多病,不良於行,卻以藝術超越身體局限,展現出堅韌不拔的追夢精神,成為香港雕塑藝術的先驅之一。他善用打磨技巧,賦予作品豐富肌理與動人線條,使每一件雕塑成為自然與生命的禮讚。展覽展出他的第一件木雕作品《球》,以一把雕刻刀和一小塊木頭,開始了這段以雙手雕琢夢想的旅程。

當代藝術家李慧嫻的陶藝作品以其質樸的魅力和生活感見稱,充分表現對社會的敏銳觀察。她常以幽默的手法諷刺生活中的異像,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,反思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,深受觀眾喜愛。今次展出的作品《儀式》巧妙地將敬天禮儀與陶藝結合,創作出一組撲拙傳神的陶偶。

展覽詳情
展覽日期:3月21日起
開放時間:
星期一至三、五:10:00am – 6:00pm
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:10:00am – 9:00pm
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:10:00am – 5:00pm
星期四(公眾假期除外)、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
地點:香港藝術館
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10 號
香港藝術館 / 「 圓夢前行:香港藝術二三事 」
Published on April 11, 2025
Comments